当谷歌商家中心把艺术当成现实
一切都始于我收到来自谷歌商家中心的一条意外通知。
原来,我新上传的作品——一幅写实的猎豹油画——被系统判定为违反平台关于“禁止售卖活体动物”的政策。
那一刻我愣住了,盯着屏幕半天:“等等……他们真以为我的画是活的?”
答案是——是的。自动审核系统将它标记为活体动物商品,并暂时拒绝了上架。
当 AI 把“写实”理解得太认真
公平地说,这幅画的确相当逼真。
从柔顺的毛发纹理到猎豹眼中的光泽,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呈现生命的真实感。
显然,谷歌的人工智能也“太入戏了”。
这既令人捧腹,又让人感叹:算法的确强大,却也容易被自己的精准“欺骗”。
在这次事件中,艺术的写实竟在机器的眼里跨过了“现实”的界线。
线上艺术家的隐形挑战
其实,这并不是个例。
很多在线售卖作品的画家、插画师都遇到过类似情况——AI 审核系统把油画、雕塑或数字艺术误判为违规商品。
如果你也在网上展示或销售作品,建议在标题和描述中明确加入“painting(油画)”“artwork(艺术品)”“illustration(插画)”等关键词。
这些小细节往往能避免系统的误判。
一场乌龙,一点自豪
最初我确实被吓了一跳,但随后忍不住笑出声。
如果人工智能能把我的画认成真猎豹,也许说明我画得相当成功。
在这个被 AI 深度参与的时代,这件小事提醒我们:
机器能识别图像,却还无法真正“看见”艺术。
而人类创造力的魅力,也许正存在于那条模糊的界线——现实与想象之间。
